2025大湾区(佛山)功夫电影展12月6日开幕将举办八大子活动

佛山 更新于:2025-10-17 10:55
  • 笑谈人生30922

    2025大湾区(佛山)功夫电影展12月6日开幕将举办八大子活动

    12月佛山要把功夫拍到世界看见:AI短片全球征集赛来了,传统武打还能靠记忆取胜吗?

    前几天看到佛山通气会的消息,我心里既有一点激动也有点紧张。电影展以“功夫无界,湾区共影”为主题,宣告的不只是几场放映和几个论坛,而是一条从创作到产业对接的完整生态链正式成形。开幕在12月6日,八大亮点齐发,尤其是“大湾区青年功夫短片赛”和“AI功夫短片全球征集赛”同时启动,这意味着创作门槛在被重塑,既有机会也有更高的竞争强度。

    说到AI短片赛,大家容易把它想成“科技玩把戏”,但我觉得更像一次技艺与想象力的双重考试。通气会上提到用AIGC“复活”武术宗师或构建未来武侠世界的可能性,这不是简单的特效堆砌,而是如何用技术服务叙事的问题。我有个朋友小李,去年用了AI做分镜和动作预演,省下了一个月的勘景时间,最后用有限的预算完成了节奏感很强的一段武打片段,评审也对他的新颖呈现有好评。说实话,AI不会取代创作者的感受力,但会放大那些懂得把技艺、人情和场景融合起来的人。

    新版《佛山影视拍摄指南》(2025版)是另一张不能忽视的牌。指南把城市资源、拍摄基地、住宿餐饮和对接流程都整合进了纸质与线上双版本,内置扫码预约功能,实操性很强。我同事张姐的剧组以前跑了好几趟才敲定一个街区,现在她只用两天就把拍摄点、车辆通行和落地服务敲定下来。更重要的是,通气会里还配套解读了广东省影视扶持的相关申报路径,这类“手续门路”上的便利往往决定一个项目能不能活下来。

    产业层面,佛山这次试图把功夫文化进行产业化、IP化和国际化的路径聊得很清楚。开幕当天要成立“星光武堂”国际功夫影视联盟,并有重点项目路演签约,像《功夫之城》和致敬片《一九四一》这样的重量级项目被拿出来推介,显示出资金和市场都在主动寻找可落地的内容。既然钱和资源开始向功夫IP倾斜,创作者该做的不是迎合,而是更好地把地方记忆、人物细节和商业想象结合成可以传播的样子。隔壁老王的孩子参加短片赛后被一家本地公司约去做动作指导,机会往往来自你作品里看得见的诚意。

    电影展的观众策略也值得注意,经典功夫片的4K修复放映、导演现场分享、功夫动漫与漫展结合、以及“功夫探岭南”的文旅打卡,都把线上热度和线下体验串成一次完整的文化流动。前几天我在老城区的茶馆随手拍了一个老人讲拳路的片段,配上一个小动作训练片段,意外地在本地社区里获得了几千次播放,这说明观众依旧渴望那些带有生活质感的内容。新生代创作者如果想出圈,不妨把地缘故事做深,再用一点技术手段放大情绪,而不是单纯追求视觉炫技。

    对于想参与赛事或想在湾区落地拍片的人,我有几个可操作的建议:先把剧本压缩成一个能在一分钟内讲清的情节梗概,再用指南上的资源先预约拍摄地和器材服务,争取在申报扶持时材料齐全;其次把动作设计和人物动机放在同一条线,动作要讲情感,别把它变成纯粹的技术展示;再者如果打算用AI辅助,优先用于分镜、预演和特效预算评估,这样既能节省成本又能提升可视化沟通效率。反正我是这么觉得,项目能不能落地,往往取决于你把创作细节和产业对接做得有多快。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这届电影展可能会成为一个分水岭:一方面它为功夫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结构化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把市场化、商业化的规则拷入了本来更纯粹的艺术土壤。未来几年,我们会看到更多年轻人在舞台上把家乡故事和未来技术拼接出新面貌,也可能看到一些快速复制的功夫IP被市场迅速消耗。我的判断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还是那些把人、城和技艺绑在一起讲故事的作品。

    你会怎么把你的家乡故事和AI技术结合,拍出一部既有温度又能出圈的功夫短片?说说你的想法和计划吧。

    来源:文记者 黄松炜 通讯员 梁广棉;图主办方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