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鲁口镇海尔专卖店
“这下后悔了吧!”10月14日,安徽芜湖,一男子购买847元床垫威胁商家退款400元,商家气不过,直接从广东佛山开车1300公里来到男子家楼下放大喇叭,称自己来送钱了!网友:这真是咎由自取!
10月14日的安徽芜湖,秋意已浓,某小区的宁静被一阵刺耳的喇叭声打破。
7栋2单元业主,买847元床垫用差评威胁退400元,我从佛山开1300公里给你送钱来了!
循环往复的喊话声穿透楼群,居民们纷纷扒着阳台栏杆探头张望,楼下穿着深色外套的男子攥着喇叭,脸色因愤怒和疲惫涨得通红。
他就是广东佛山的家具店主刘辉,这场跨省维权的主角。
这场闹剧的起因要从一张床垫说起,刘辉在网上开了家家具店,为了拉回头客,线上售价压得极低。
那张卖给芜湖顾客的床垫,线下店里要卖一千多,线上只标了847元,算下来利润没多少。
顾客收货后没提质量问题,反而直接甩来差评,留言说“不退400元就一直挂着”。
刘辉赶紧联系对方,顾客才支支吾吾说“床垫太软”,可当他提出免费补发硬材料时,对方却一口拒绝,只认钱不退货。
刘辉气的手都抖了,这张床垫利润还不到200元,退400元等于倒贴钱。
他做线上生意这几年,见过不少找茬的,但这么直白讹钱的还是头一回。
看着店里堆积的订单和顾客嚣张的留言,他没多想,抓了个喇叭就上了高速。
1300公里的路程,他开了十几个小时,油费和高速费加起来早超过了400元。
到了顾客楼下,刘辉把车停在小区广场,按下喇叭录音键。
尖锐的声音立刻传遍整个小区,原本走动的居民停下脚步,几户窗户迅速探出脑袋。
有老人嘀咕“这是咋回事”,也有年轻人掏出手机拍摄。
就在喊话循环到第五遍时,7栋2单元某层的窗户猛地关上,紧接着有人从楼上喊“再放报警了”,可始终没人下楼。
刘辉知道,对方肯定在家,这声“报警”更像心虚的掩饰。
部分消费者把“差评”当武器,把平台规则当“薅羊毛”的工具。
就像芜湖这位顾客,买的时候认可价格,收货后无理由索偿,早已违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的诚实信用原则。
而用差评威胁要钱的行为,更踩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红线,一旦被认定敲诈勒索,最高能处15日拘留和1000元罚款。
刘辉的极端维权虽然解气,却也藏着风险。
要是他曝光了顾客的姓名、电话等隐私,就可能触犯《个人信息保护法》;喇叭声要是超过了小区规定的噪音标准,还得承担责任。
值得欣慰的是,平台正在调整规则堵漏洞。
今年4月,拼多多、淘宝等平台集体优化“仅退款”政策,把售后协商的主动权交还给商家,不再轻易介入“已收货不退货退款”的申请。
最后,他没等到顾客下楼,却收到了平台的消息:顾客主动删除了差评,也没再提退款的事。
开车返程时,他翻到网友的评论“这就是咎由自取”,心里的火气终于消了些。
这场1300公里的维权,最终以“不打自招”的结局收尾。
交易的本质是诚信,消费者有维权的权利,但绝不能变成敲诈的借口;商家有护权的底气,但更要找对合法路径。
只有买卖双方守住底线,平台和监管筑牢防线,电商生态才能真正健康起来。
#MCN微伙伴计划#
信息来源:江西名生广播2025-10-16发布视频


